[联系我们]   [站点地图]
高低温循环乳化炸药稳定性试验原理及准备-正航仪器
行业资讯
·  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 >> 新闻中心  >> 行业资讯
高低温循环乳化炸药稳定性试验原理及准备
2014-10-29    来源:正航仪器    作者:正航网络  阅读:

 

 

 

1、试验原理

高低温循环试验条件设定为高温50℃保存8h,低温一l0℃保存16h。每次高低温循环后观测硝酸盐的结晶析出情况,并用DDS-11 A型电导率仪测试样品的电导率。由于电导率取决于电解质的本性、浓度及介质的介电常数,在相同的电解质及其浓度下,则取决于连续相的介质,故乳液结构与电导率密切相关湘。乳化炸药是一种油包水型结构(W/O)的热力学不稳定体系。油相属于绝缘体,水相由硝酸按、硝酸钠、尿素等无机盐的过饱和溶液组成,存在大量NH.;}Na-,N()等带电离子。高低温循环为乳化炸药的破乳提供了一个强化条件,测试电导率反应了氧化剂盐的析晶情况。在乳化炸药油包水结构完好的情况下,其电导率很小,而在经过高低温循环后,体系受温度变化影响,硝酸按析晶,乳化体系破乳,此时将远远大于未破乳前的电导率。因此,可以用电导率表征乳化炸药的稳定性,即电导率高,乳化炸药的稳定性差。

 

 

高低温循环乳化炸药稳定性试验

 

 

 

2、试验样品制备

试验所制备的乳化炸药基本组分及质量分数分别为硝酸按7000,硝酸钠1000、尿素200、水1000,复合乳化剂20oCSpan-80,高分子乳化剂=1,1),油相400(石蜡、机油、复合蜡),采用2%空心玻璃微球敏化。第2组试验中,为研究油相含量对乳化炸药性能的影响,改变油相含量,使其质量分数在3007%范围内变化。

3、爆速测试

在水相的组分和配比、乳化剂及其含量完全相同的情况下,仅改变油相材料及其含量,将乳化炸药制成一系列规格为}32mm的药卷并分组编号,通过DDBS-20型多段时间隔测量仪,在安徽理工大学爆炸碉堡内采用测时仪法分别测试其爆速。

 

 

高低温循环乳化炸药稳定性试验准备

 

 

4、试验结果及分析

乳化炸药各样品爆速测试结果见表1。在高低温循环试验之后测试其电导率,第1组测试数据见表2。

由表2可知,经过6次以上高低温循环后,1-1号乳化炸药的电导率较高,破乳情况较为严重,而复合蜡作油相材料的1-3号乳化炸药在第n次高低温循环后开始出现破乳现象,机油作油相材料的

5、号乳化炸药的储存稳定性较好

影响乳化液稳定性的最主要因素是界而膜的紧密程度和强度,瓢度高的油相材料可提供较强的界而膜,有效地防比聚结和析晶,从而提高其稳定。试验所采用的机油和复合蜡,瓢度均较大,制备的乳化炸药稳定性较好,而石蜡在常温下呈结晶状,硬度较大,成药后放置一段时间变白发硬,挤压后呈粉末状,w/o型乳化结构全而破乳。同时,机油作为油相制成的乳化炸药抗冻性较好,流动性也较好,油相分子膜可牢固地包覆水相粒子,防比粒子彼此合并、聚结,且乳胶粒子挤压破损也可自我复原,油膜具有瓢附性不易老化,因而可以有效地延长乳化炸药的存储能力。但是,从爆速测试结果来看,机油作油相的乳化炸药虽然稳定性最好,但爆速最低,而复合蜡作油相的乳化炸药的爆速最高。第2组乳化炸药改变油相含量进行试验,其电导率测试结果见表3

 

 

高低温循环乳化炸药稳定性试验机理

 

 

由表3可知,油相含量分别为3%和7%的乳化炸药破乳最为严重。可见,乳化炸药油相的含量偏多或偏少都对其稳定性不利,存在一个使其稳定的油相含量的最佳值阴。这一现象可从界而膜的角度来分析,即由乳化剂分子定向排列所形成的W/()界而膜包裹着水相分子粒子,以防水相粒子之间的絮凝、聚结等破坏乳化结构且不可逆过程的出现。若油相过少,则无法与乳化剂分子形成致密的包覆膜;若油相过多,则在水相粒子之间形成的油膜较厚,相邻的水相粒子较容易滑动,使得乳化剂分子的亲油端容易松动而影响界而膜的强度,从而影响乳化炸药的稳定性。第11次高低温循环试验后的电导率与爆速的关系如图1所示。

 

 

高低温循环乳化炸药稳定性试验要求

 

 

由图1看出,对于相同油相材料的第2组乳化炸药,油相的含量与电导率和爆速之间呈近似U形变化。2-4号的电导率最低,即稳定性最好,爆速也较高,2-1号的稳定性最差,爆速最低。2一2号爆速最高,稳定性较好,但比2-3号和2-4号都略差。表明第2组乳化炸药的稳定性与其爆速有正相关性,即稳定性好则爆速高,但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是否存在严格的比例,还有待进一步研究。http://www.zhenghangyq.net

 

 

上一篇: 恒温恒湿试验箱自适应逆控制系统问题
下一篇: 高低温循环对乳化炸药稳定性概况
  相关信息